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高端竞赛 > 计算机竞赛 >
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竞赛
发布时间:2024-03-29 16:35:01浏览量:次
摘要: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原互联网+),是由教育部与政府、各高校共同主办的一项技能大赛,是重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,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载体。参加比赛可以开拓学
大赛主题:
我敢闯,我会创
主办单位:
大赛由教育部、中央统战部、中央网信办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农业农村部、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工程院、国家知识产权局、国家乡村振兴局、共青团中央
竞赛时间:
校级决赛:每年的五月底前;
省级决赛:每年六月至八月;
全国总决赛:每年的九月至十月。
竞赛组别
高教主赛道(本科生和研究生组):
创意组
(1)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,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。
(2)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,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专本科生研究生(不含在职教育)。
(3)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(科技成果的完成人、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)。
初创组
(1)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未满3年。
(2)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,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专本科生研究生(不含在职教育),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专本科生研究生(不含在职教育)学历学生。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。
(3)项目的股权结构中,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/3,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51%。
成长组
(1)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3年以上。
(2)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,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专本科生研究生,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专本科生研究生(不含在职教育)学历学生。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。
(3)项目的股权结构中,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%,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/3。
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:
公益组
(1)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,积极弘扬公益精神,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、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。
(2)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,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(或社会组织)的项目均可参赛。
创意组
(1)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,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,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,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。
(2)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。
创业组
(1)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、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,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,推动共同富裕。
(2)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,项目负责人须为法定代表人。项目的股权结构中,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%,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/3。
职教赛道:
创意组
(1) 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、服务模式或针对生产加工工艺进行创新的改良技术,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。
(2)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,须为职业院校的全日制在校学生或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在读学生。
(3)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(科技成果的完成人、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)。
创业组
(1)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,且公司注册年限不超过5年。
(2)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定代表人,须为职业院校全日制在校学生或毕业5 年内的学生、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在读学生或毕业5年内的学生。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。
(3)项目的股权结构中,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/3,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51%。
竞赛类别
高教主赛道(本科生和研究生组):
新工科类: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虚拟现实、智能制造、网络空间安全、机器人工程、工业自动化、新材料等领域,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;
新医科类:现代医疗技术、智能医疗设备、新药研发、健康康养、食药保健、智能医学、生物技术、生物材料等领域,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;
新农科类:现代种业、智慧农业、智能农机装备、农业大数据、食品营养、休闲农业、森林康养、生态修复、农业碳汇等领域,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;
新文科类:文化教育、数字经济、金融科技、财经、法务、融媒体、翻译、旅游休闲、动漫、文创设计与开发、电子商务、物流、体育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、社会工作、家政服务、养老服务等领域,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。
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:
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;
“互联网+”制造业;
“互联网+”信息技术服务;
“互联网+”文化创意服务;
“互联网+”社会服务
职教赛道:
创新类:创新类:以技术、工艺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核心优势;
商业类:以商业运营潜力或实效为核心优势;
工匠类:以体现敬业、精益、专注、创新为内涵的工匠精神为核心优势。
*具体情况以当年官网发布的正式文件要求为准。
竞赛赛制与要求
1. 大赛主要采用校级初赛、省级复赛、总决赛三级赛制(不含萌芽赛道以及国际参赛项目)。校级初赛由各院校负责组织,省级复赛由各地负责组织,总决赛由各地按照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择优遴选推荐项目。大赛组委会将综合考虑各地报名团队数(含邀请国际参赛项目数)、参赛院校数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情况等因素分配总决赛名额。
2. 大赛共产生4100个项目入围总决赛(港澳台地区参赛名额单列),其中高教主赛道2300个(国内项目1800个、国际项目500个)、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赛道600个、职教赛道600个、产业命题赛道400个、萌芽赛道200 个。
3. 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,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农科、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,培育新产品、新服务、新业态、新模式,促进制造业、农业、卫生、能源、环保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,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、医疗、交通、金融、消费生活、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(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附件)。
4. 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真实、健康、合法。不得含有任何违反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。所涉及的发明创造、专利技术、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。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、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,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、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,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。
5. 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,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,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。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。已获本届大赛往届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,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。
6. 参赛人员(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)年龄不超过35 岁。
7.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各有关学校要严格开展参赛项目审查工作,确保参赛项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。审查主要包括参赛资格以及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、知识产权、财务状况、运营、荣誉奖项等方面。
下一篇:美国大学开设新专业—计算机专业
点击排行

本栏推荐
